咨询热线:400-9696-399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医学进展 >

尼莫地平的给药途径和时间差异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区单

来源: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发布时间:2012-05-26   编辑:Dr.Eber

  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9年第5期第19卷 实验研究

  作者:朱晓波 孙成彦 赵 刚 李虹彦 游 红 刘宝环 王晓明 陈常民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神经递质;单安类递质

  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尼莫地平最佳治疗效果。方法 复制大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和不同给药时间,尼莫地平对脑组织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 海马的多巴胺含量在缺血时无显着性变化(P>0.05),再灌注2 h含量升高(P<0.05),两种给药途径的尼莫地平治疗后,多巴胺含量明显低于不给药组(P<0.05),而且局部给药组的多巴胺含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全身给药组(P<0.05);再灌注6 h实验组,多巴胺含量仍明显增高,经两种途径的尼莫地平治疗后,含量明显降低(P<0.05);5-HIAA的含量在缺血时立即增高(P<0.05);再灌注2 h,5-HIAA含量高于对照组,经尼莫地平局部给药后,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再灌注6 h组,5-HIAA含量转为降低(P<0.05);经尼莫地平局部给药后,含量有所升高(P<0.05)。结论 在缺血-再灌注期间,尼莫地平的早期、局部给药疗效较好。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人口死亡的第三位原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社会成人人口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中心课题。尼莫地平作为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1~2〕,在以往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们对于尼莫地平的疗效观察的给药途径均为全身给药:即口服法,腹腔注射法,静脉注射法。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给药途径即局部给药、全身给药治疗本病,评价尼莫地平的给药途径不同、给药时间差异所起的药理作用不同,为临床取得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分组 实验选用体重180~250 g Wistar大鼠(我校动物部提供,选动物85只,分组见下面)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以下几组:(1)假手术组8只,(2)单纯缺血15 min组(A)9只,(3)再灌注2 h组18只(B1不给药组,B2局部给药组,B3腹腔给药组),(4)再灌注6 h组19只(C1不给药组,C2局部给药组,C3腹腔给药组),(5)再灌注24 h组21只(D1不给药组,D2局部给药组,D3腹腔给药组)。

  1.2 大鼠可逆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 实验用健康成年雄性大白鼠,以10%水合氯醛0.35 ml/100 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先电凝双侧椎动脉,使其永久性闭塞,然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置线备用。次日在大鼠清醒状态下打开颈前切口,用微血管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15 min后立即处死或重新灌注。

  1.3 脑内单胺类递质的测定 将实验所用大鼠制成缺血及再灌注模型,按实验分组完成并在24 h之后,迅速断头取脑内海马,进行分组测定单胺类递质,测定方法见文献〔3〕。

  2 结果

  2.1 海马的多巴胺含量在缺血时无显着性变化(P>0.05),再灌注2 h升高,经尼莫地平治疗后,有所下降,但由于给药途径不同,疗效有显着性差异。局部给药组,可将多巴胺含量降低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基本恢复。全身给药组可使升高的多巴胺含量明显降低,与不给药组相比有显着差异,但下降的幅度不及局部给药组,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

  再灌注6 h实验组,多巴胺含量仍呈上升趋势,经尼莫地平治疗后,含量有所下降,与不给药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但下降的幅度不及2 h尼莫地平治疗组,局部给药组的下降幅度比全身给药组大,但二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

  再灌注24 h实验组,多巴胺含量继续升高,但尼莫地平治疗组与不给药组相比,数值变化无明显差异,结果见表1。

  2.2 NE和5-HT的含量在缺血时立即增高(P<0.01),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再灌注2 h,NE及5-HT的含量与缺血时相比明显降低,但仍稍高于对照组,经尼莫地平治疗后,无明显变。5-HIAA的变化特点与5-HT相同,但经尼莫地平治疗后,基本上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与不给药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而且由于给药途径不同,变化的幅度也不相同,局部给药组的疗效高于全身给药组。

  再灌注6 h实验组,NE及5-H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尼莫地平治疗后,无明显变化。5-HIAA的含量也低于对照组,经尼莫地平治疗后,局部给药组的5-HIAA含量有所提高,但没有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全身给药组的5-HIAA含量无明显变化。

  再灌注24 h实验组,NE,5-HT,5-HIAA含量降到很低水平,经尼莫地平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果见表1。

  表1 尼莫地平对脑单胺类递质变化的影响(nmol/ml,&viewmn;s)

 

DA

NE

5-HIAA

对照组

18.634&viewmn;3.97

37.059&viewmn;7.98

18.615&viewmn;6.88

A

19.096&viewmn;4.02

62.110&viewmn;43.713

35.980&viewmn;10.193

B1

39.612&viewmn;7.89

41.592&viewmn;8.19

23.68&viewmn;8.14

B2

20.326&viewmn;6.721

40.665&viewmn;8.07

17.731&viewmn;6.541

B3

26.370&viewmn;7.0412

41.511&viewmn;8.28

19.416&viewmn;6.97

C1

73.784&viewmn;13.28

23.014&viewmn;6.33

12.179&viewmn;4.173

C2

56.436&viewmn;11.191

25.636&viewmn;7.09

16.604&viewmn;5.981

C3

65.884&viewmn;12.811

21.096&viewmn;6.88

13.731&viewmn;4.88

D1

106.964&viewmn;20.79

15.404&viewmn;5.02

7.192&viewmn;2.793

D2

96.741&viewmn;19.88

17.944&viewmn;6.71

7.340&viewmn;3.07

D3

97.415&viewmn;28.04

15.462&viewmn;5.91

7.591&viewmn;3.21

  1)B1与C1比较P<0.05,2)B1与B2比较P<0.05,3)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对脑缺血损害机制的研究,缺血及再灌注后DA、NE、5-HT递质的代谢异常与神经元坏死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证实〔4〕。

  本实验结果证明:在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发生明显变化。多巴胺(DA)含量在缺血时无显着变化(P>0.05),再灌注2 h升高,经尼莫地平治疗后,有所下降。但给药途径不同,效果也有明显的差异。局部给药组,可将多巴胺含量降低到与对照给药组比无明显差异,基本上恢复。全身给药组可使升高的DA含量明显降低,与不给药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但下降幅度不及局部给药组,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1);再灌注6 h实验组,DA含量仍然呈现上升趋势,经尼莫地平治疗后,含量有所下降,与不给药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但下降幅度不及2 h给药组,而且局部给药组的下降幅度比全身给药组大,但二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再灌注24 h实验组,DA含量继续升高,尼莫地平治疗组与不给药组相比,含量数值变化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还可显示出,局部给药组的DA递质恢复水平均比全身给药组的高再灌注早期的治疗效果(2 h给药组)明显好于再灌注晚期(6 h及24 h给药组)。

  5-HIAA的含量在缺血时立即增高(P<0.01),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再灌注2 h,5-HIAA的含量明显低于缺血时,经尼莫地平治疗后,基本上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与不给药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但由于给药途径不同,变化的幅度不同,局部给药组的疗效高于全身给药组。再灌注6 h实验组,5-HIA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经尼莫地平治疗后,局部给药组的5-HIAA含量数值有所提高,但没有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全身给药组的5-HIAA含量无明显变化。再灌注24 h实验组,5-HIAA含量降到很低水平,经尼莫地平治疗后无明显变化。5-HIAA是5-HT的分解产物,故5-HIAA的变化间接反映出在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5-HT的变化。5-HT受体有5种:5-HT1;5-HT2及5-HT3,又根据对特异激动剂和拮抗剂选择性的不同,将5-HT1受体再分成4种亚型,即5-HT1a;5-HT1b;5-HT1o及5-HT1b;其中5-HT1a;在海马中分布最多〔5~7〕实验结果表明,在缺血-再灌注期间中枢胆碱能受到损害,而5-HIAA含量下降是胆碱能系统损害直接造成的,还是由于胆碱系统损害后引起一系列生化代谢改变后继发而来的还不清楚。本实验结果也证明:局部给药组的5-HIAA恢复水平均比全身给药组高,虽然多数无统计学上的显着性差异,但趋势均表明局部给药组的疗效结果好于全身给药组的一致性,是否可以断定局部给药途径的疗效优于全身给药。因局部动脉给药法,使药物的直达病所。一侧颈动脉的血流量约为全身血流量的1/3。故脑局部可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从本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再灌注的早期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再灌注晚期。因此,提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应主张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提高疗效。

  4 参考文献

  1 张均田.钙通道拮抗剂1、4双氢吡啶类第二代新药尼莫地平.中国药理学报,1987;3:235

  2 Mchamed AA, Morgan DG.Nimodipine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properties.Suttgart Schattauer Yerlag,1985;17:105

  3 匡培根.脑缺血时脑单胺类神经介质的动态变化.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83;9(5):345

  4 Hara H, Sukamoto T, Kogure K.Mechanism and pathogenesis of ischemiainduced neuronal damage.Prog Neurobiol,1993;40:645

  5 To J, Yamao S, FUkuda H.The P300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in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 type: correlation between P300 and imonoamine metabolites.Electroencephalogy Clin Neurophysiol,1990;77(3):174

  6 Sparks DL, Pekosky ST, Markeshery WR.Alzheimer's disease:Aminergic cholinergic alterations in hypothalamus.Arch Neurol,1988;45(9):994

  7 Vallet PG, Bouras C.Neuromodulators and Alzheimer's diseass.Encephale,1988;14(5):345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